« 廣勝寺(下) | 主頁 | 窗台上的蘋果 »

山西記遊

這次在山西的旅遊,可說是走馬看花。時間太短,想去的地方太多,五天內跑了太原晉祠、大同雲岡、平遙古城、靈石王家大院和洪洞廣勝寺,結果就是什麼都看了又什麼都沒看清,謹為下次旅行計畫之戒。

相簿按這裡
 
 在大同只待了半天,但是印象最深,因此本文以大同為主。其他如晉祠和王家大院也都很精彩,有機會再寫吧。
 
 
 
【晉商】

抵達大同的時候,是入冬以來最冷的一天。

從太原搭客運車到大同要四小時,一早出發中午才到,預定的包車師傅已經在車站等了一會兒了。因為只有一個下午的時間可以遊覽,只能去大同附近最熱門的兩個景點:恆山懸空寺和雲岡石窟。

大同的公路上,運煤的大卡車一輛接一輛,兩旁不時可見火力發電廠的大煙囪,出產的煤與電,絕大部份都送到三小時車程外的北京使用。

「大同地下的煤,頂多再挖六十年就挖完了。」 出租車師傅嘆了口氣。

師傅沒說出來的,是大同為了產煤供應國家所需,不僅到處挖的滿目創痍,還造成嚴重的空氣污染。 等到煤挖完了,自然資源耗盡,這裡的人要靠什麼活下去呢?

從部落格網友推薦而來的張師傅,是一位非常有意思的人,應對有禮,輕聲細語,在北方大漢裡十分少見。他的祖父母十年前過世,思親之餘發起了一個敬老車隊,免費讓七十歲以上的大同市民乘車,也常常發起活動幫助獨居老人。

這位師傅服務細心周到,很會做生意,更不吝於自我宣傳,獲選好人好事的雜誌,以及曾被紐約時報報導的剪報,都放在車裡供乘客瀏覽。 整個下午師傅的手機響個不停,甚至有人打來預約幾個月後的行程。

當晚在大同市住進了張師傅極力推薦的旅館,四星級的服務品質,合理的價錢,是這次山西之旅最滿意的住宿經驗。

晚飯在旅館餐廳吃到了莜麵栲栳栳,是一種以前沒聽過更沒吃過的山西小吃。莜麥作成的麵皮捏成筒狀,排在一起上蒸籠,蒸熟後像蜂窩,也有點像黏在一起的燒賣。吃的時候揪下一整片,澆上香濃滾燙的羊肉肉燥湯或素菜湯而食。北方羊肉較少腥臊,配上咬勁兒中略帶甜味的莜麵,非常好吃。旅館附帶的自助早餐也令人驚喜,除了一般的西式麵包中式稀飯外,還包括現做的正宗山西刀削麵。

有鑑於去年在四川腸胃炎的悲慘經驗,這次旅行不敢在小吃攤亂吃,在大同吃到的這兩頓,算是讓我稍稍領略到山西小吃的美味。

後來到了古城平遙,清朝最大票號日昇昌的發源地。然而不管是吃住,還是走在到處賣同樣商品的觀光街上,那裡的生意人只是靠古城的老本賺錢吃飯,並沒有讓我見識到山西商人的厲害之處。

反倒是大同的張師傅,努力用誠信和優秀的服務品質,創造自己與顧客雙贏的局面。 也許這位土生土長的山西漢子,秉持的才是真正的晉商精神吧?

 
 

【窯洞】

前往恆山懸空寺的路上,張師傅問要不要去看看獨居老人的窯洞:「就在路邊,不繞路的。」我們當然點頭稱好。

窯洞就在公路邊的山上,本來整個村子都在這裡,但是這幾年大家全搬到山下的磚房去了,只有老人還堅持留在原處。張師傅和朋友們幫老人牽了電線,雖然沒有水,但是老人身子還硬朗,每天自己從村裡挑水回來。

「車隊的朋友一得空,就會找機會過來看看。」張師傅帶我們走上窯洞前的石級,一邊說:「窯洞就是小了點,其實裡面冬暖夏涼,住起來才舒服。」

山壁上大大小小的山洞,都荒廢了,只有老人住的窯洞還有平整的門面,門口還裝了衛星小耳朵。從窯洞的位置,可以俯視公路對面的村落,灰頭土臉的房舍並不比窯洞更加體面。

老先生在洞裡等著我們,七八十歲了,脊背挺直精神健旺,咧開了沒有牙齒的嘴說:「歡迎歡迎。」

窯洞總共只有一間房加上一間小小的儲藏室,收拾得很乾淨,灶裡紅紅的炭火,暖了屋子也暖了相連的土炕。炕邊有個大窗戶,白天裡太陽照進來,並不像想像中山洞的溼冷陰暗,竟有點走進魔戒哈比人小屋的錯覺。
 
 
窯洞的土牆上很熱鬧,貼滿了年畫月曆,其中不乏中外遊客來訪的照片和剪報。看著我們這些不速之客東拍西照,老人在一旁寬容地笑著,彷彿對自家成為觀光景點習以為常,或許陌生人來訪,也為孤單的生活帶來一點人氣吧。
 
離去時有村民進來兜售些小玩意,我揀了一對粗布縫製的老虎帶回家。現在兩隻老虎就站在書架上,粗糙卻富有生命力的手工,常讓我想起老人臉上的笑容,土牆上紅紅綠綠的海報,還有那個冬日午後,從窯洞窗戶斜斜照入,透澈明亮的陽光。

 
 

【雲岡】

在大同的行程是先到懸空寺,再往雲岡石窟,兩個景點一南一北,相隔一小時車程。從懸空寺出來已經下午兩點了,心裡有點發急,恐怕趕不上雲岡關門的時間。

直到抵達雲岡的入口,才鬆了一口氣。遊客中心是仿古的現代建築,挑高大廳裡擺設著陶俑與佛像,相當氣派,但是或許氣候太冷時間太晚,空蕩蕩沒啥遊客。

買好票步入景區大門,前頭是一條寬敞的步道,旁邊肅立兩排水泥所鑄,刻有千佛圖案的華表。好不容易走完了長長的步道,接著是一進又一進的亭台樓閣。

寒風裡走了二十分鐘,看到的卻全是仿古建築,正開始懷疑石窟也是水泥建物的時候,總算看到了通往石窟的指路牌,照著路牌拐了一個彎,佈滿石窟的山壁赫然出現在眼前。

從外面看不見石窟裡有什麼,只見整個山壁上挖鑿了大大小小的洞穴,洞外零零星星的石佛雕刻, 面目模糊, 風化的很嚴重了,卻有種朦朧殘缺的美感。

要不是天氣這麼冷,平常應該有很多遊客吧?舉目所見,除了穿著軍用大衣來回巡弋的警衛外,不要說遊客,連解說員都不見了,不禁想起兩年多前汶川地震後,造訪麥積山石窟的情景。

信步走進一間石窟,既大且深,頗有探險的感覺,窟內深處有三尊大佛。這時已經是下午四點多,光線從石窟上方的縫隙透入,恰好打在佛像上面。 我們瞠目結舌,站在洞窟暗影裡看金色夕照中的石佛燦然微笑,難以逼視,此情此景,不似世間所有。

這才知道為什麼張師傅把雲岡的行程排在最後,石窟朝西,黃昏正是最美的時刻。只不過北國冬日天黑的早,參觀的時間實在是不夠。

趕緊到下一間石窟去。許多石窟門口立了禁用閃光燈照相的牌子,然而為了觀看方便,內部卻採用聚光燈照明。雖說石窟原本就多多少少受到陽光的照射,但是日復一日暴露在強光之下,難保不會造成損害,這和莫高窟裡嚴苛的保護措施,真是兩個極端。


石窟各有各的精彩,有從岩石中渾然生成的巨大佛像,有從天花板到牆壁滿滿的都是佛龕和雕像,還有眾多的舞伎和樂師,在無聲中演出華麗的五彩歌舞秀。我最愛的是某座菩薩雕像,側頭微笑嫵媚自然,彷彿在下一刻,就能從岩石中轉身而出。

零下二十度的低溫裡,凍僵的手指緊抓著相機,卻無法拍出自己的震撼與興奮。雲岡石窟以石雕為主,細膩處不似泥塑,但是刀刻斧鑿中透出岩石的肌理,與周遭的自然環境相互呼應,感受也特別深刻。

雲岡石窟是北魏王朝所建,隨著政治中心轉移到長安洛陽,這裡就逐漸被人們所遺棄。因此雲岡大多是北魏時期的造像,圓滾滾的飛天們樸拙可愛,佛像則臉頰豐潤憨厚可親,不僅顯示佛教傳入中國的初期漢化未深,是否也和雁門關外的遊牧性格有關呢?

鮮卑北魏,從蒙古而來的塞外民族,在與漢文化碰撞的過程中建造了雲岡,也產生魏碑這樣美麗的文字。 不到兩百年的王朝,並沒有達成一統中原的雄心壯志,卻在一千五百年之後,用更深刻的方式來影響我們。

花了兩個小時把中間的幾個石窟走完,天也晚了,被夕陽照得耀目的山壁逐漸暗淡下來,回頭望著靜靜佇立在餘暉之中的石窟群,竟有種難捨之感。如果有機會再到山西,一定要回到這裡,把其他的洞窟慢慢走完。

出去時又得經過那堆仿古的水泥建築,但是已經不那麼討厭了,只不過覺得屋脊的設計頗為奇特,除了誇張的鴟尾外,還零零落落,擺了些三角形的鋸齒裝飾和幾隻昂首展翅的卡通鳥,稚拙的造型放在正經八百的宮殿式屋頂上,看起來總不對勁。

直到幾天前整理相簿,在擠滿了佛像飛天的石窟入口處,發現了好幾個一模一樣的三角形和卡通鳥,這才恍然大悟。

 
「原來如此...」我在心裡偷偷地笑,不知道真正具有幽默感的,是千五百年前的雕塑家,還是把圖案放大了數百倍,然後照章搬上水泥屋頂的現代建築師呢?

 


【火車】

凌晨在平遙上了火車。

沒有事先訂票,只剩下不對號的硬座,但是從陝西開來的這班車上擠滿了人,根本就沒地方可坐,列車長說硬臥多出兩個空位,可以補票。

其實從平遙到太原只需一個多小時,站著也無妨,但是硬座車中幾無立足之地,只好補票。把行李拖過幾節車廂,臥車是上中下三層的床位,為避免打擾別人睡覺,已經睡飽的我們就把行李放下,在臨窗的走道坐下來,等待著黎明的來臨。

天還沒亮,外面什麼都看不到,也無法看書或寫字,只好在相機的螢幕上看照片,藉此回想旅程中的點點滴滴。漆黑的臥車裡靜悄悄的,耳邊只有陌生人此起彼落的鼾聲,「眾人皆睡我獨醒」,還真是奇異的感覺。

隨著太陽升起,車窗外卻還是迷迷濛濛,也許不是晨霧,而是燃煤所生的煙。山西是產煤的大省,行前就有朋友警告空氣污染嚴重,甚至聽過出門走一趟,就能在鼻孔挖出煤礦的笑話。等真的到了山西,才知道現在城市以電力為主,煤大多供應火力發電了。

但鄉下還是用煤,煮飯取暖都靠它。比如說平遙古城,不管在街上還是旅館,都無法避免空氣中那股刺鼻的煤味兒,好在心理早有準備,反而覺得沒有那氣味,就不像山西了。

一路上看到很多樹。據張師傅說,全是些楊樹和柳樹。原本只知道江南水邊的垂楊河柳,但是這裡長的卻是不怕寒冷乾旱、適應力極強的白楊旱柳。人們也由著它們長,反正長得歪歪扭扭,砍下來也做不成棟樑,留著還有保持水土的作用。

然而隆冬時節,草枯樹禿,讓黃土高原的景觀在開闊之中,又顯得說不出的蕭索荒蕪。遙想花飛草長的春日,這些樹應該會為灰撲撲的大地帶來幾許綠意吧。

沈默中望著窗外, 偶有幾輛運煤車外,路上幾乎看不到車,只有遠方地平線上的太行山脈,伴隨著我們的車行,無止境地綿延而去。

火車隆隆,景物飛逝, 我們的旅行就要結束了。 

大同相簿
雲岡石窟官網
紐約時報山西的旅遊介紹(有提到張師傅喔)

Comments

收到您的mail了, 很高興您能在大同搭張師傅的車並有美好的回憶, 看見張師傅的照片, 感覺很好. 謝謝~

BTW, 很有緣...我的第一個DSLR也是D70..它陪我走過整個中國之旅, 可惜在回台工作之後一次不小心把它摔壞了....

Leo:

謝謝您來留言。
我們的D70也摔過好幾次,可是還沒摔壞過,只有上次在傾盆大雨中進了水,後來自己就恢復了。說不定某人正偷偷期待換相機的機會呢...

謝謝遊記。

也託賴著能多多少少想像
粗曠溫柔、巨大但親切的北魏佛像
他們本來的「家」是甚麼樣子

mauto謝謝。「粗曠溫柔、巨大親切」的確非常傳神的表達出那些大佛給我的感覺。

我也想吃吃看那個蜂窩狀的東西唷XD

說實話,真的是很好吃。我在寫的時候也好想吃喔。

看慣了自己拍的照片,感覺淡了
再看看您拍的照片,勾起很多回憶... :)

讓五想起巴美楊的大佛
可惜~

Leo: 同感。有時覺得記憶好像被自己的照片制約了,拍太多照片有時也不見得好。

@kira: 看過紀錄片 "The Giant Buddhas",印象深刻。還好中國已經知道老東西的重要了(不管從歷史保存或觀光價值的方面)。

報紙才寫了要拆會館 包括梁啟超故居的事呢

這篇寫的真好,給我剛讀過的北朝歷史佐證~
(山西商人的描述在小說胡雪巖裡看過,
山西煤礦的事情在姜貴的小說裡讀過
某本姜貴的小說還看到描述毛澤東在窯洞裡和江清相識的過程,不過,是真是假我就不知道了)

前不久剛看了"學校沒教的歷史課"一書(魏晉南北朝篇)
北魏的漢化那段歷史引起我的感觸
全面漢化在以大中國為主流意識的立場上是唯一正確的事情
但對該族來說
卻不是那麼單純的事ㄦ
文化的改變經常為掩護政治上的改變
血腥鬥爭
看著高廣溫柔的佛像
我在想,那雙眼睛當時看到了什麼?

忘了說
那小吃好好吃的樣子(羊肉湯令人流口水呀....)
而這篇文和莜麵栲栳栳一樣
好看又美味呀~

除了麵食,山西陳醋也是極有名的。

「學校沒教的歷史課」?下回要找來看。魏晉南北朝亂歸亂,和春秋戰國一樣,還真是中國歷史中比較有趣的時代啊...

請問張師傅的電話可以告訴我嗎 謝謝

張照先生的電話是13353425156。我朋友去年有找他但是電話打不通,也許已經改行了(他曾經提過有可能會改行)。

Post a comment